时间:2021-7-2来源:本站原创 作者:佚名 点击: 61 次

高州,广东省辖县级市,位于广东省西南部,原称茂名县、高州县,总面积平方公里,总人口万人。有“中国楹联文化城市”、“全国水果第一县(市)”的美誉。

一、历史沿革

1、西汉置高凉县(今阳江市东北)。东汉末置高凉郡,治思平县(今恩平县东北)。西晋移治安宁(南朝梁改名高凉县,今阳西县)。

2、南朝梁置高州,治高凉县,隋大业初改为高凉郡。隋置茂名县,治今高州街,属高州。唐贞观八年(年)置潘州,治茂名(今高州街)。贞观二十三年高州移治良德县(今高州市东北)。大历十一年(年)高州徙治电白县(今长城镇旧城)。

3、五代南汉高州治电白,潘州治茂名。北宋开宝五年(年)潘州并入高州,州治电白,茂名为属县。

4、元至元十七年(年)改为高州路。大德八年(年)高州路徙治茂名县(今高州市)。明洪武元年(年)改为高州府。明、清为高州府治。

5、年废府留县,仍称茂名。年划公馆、鳌头二乡置茂名市,余下与信宜县合并称高州县。因古高州州府治,故名。属湛江专区。年划出信宜县后,其余原茂名县部分仍名高州县。

6、年改属茂名市。年撤县设市,由茂名市代管。

二、地名来历

高州之名源于高凉郡。“高凉郡土厚而山环绕,高而稍凉,故以为(高州)名”(《太平寰宇记》引《投荒录》)。

高州市原称茂名县、高州县,是由元代起高州府(路)治茂名县演变而来;而“高州”这个地名则是由”高凉“演变而来。隋朝以前,高凉郡治所为今恩平、阳江一带;隋唐以来,逐渐向西部一带发展,政治中心也随之转移到今高州境内;到元明清,道、路、府、县治所均设置在茂名县城(今高州城),茂名县成为粤西地区的政治、经济以及文化中心。民国时期,撤府留县。茂名县先后隶属广东省高雷道、南路行政区、第七行政区、第十三行政区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,茂名市成立,茂名县剩下的大部分地区与信宜县遂改为高州县(后来分出信宜);年撤县设立县级市,是为高州市。

三、风景名胜

1、高州冼太庙。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位于光明路,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(),庙分三进格局,包括三祠(潘仙祠、昭忠祠、冯公祠),浑成一体,统称冼太庙。

2、高州三塔。据《高州史》记载:“环城有三塔,北曰艮塔,东曰文光,西南曰宝光”。艮塔、文光乃清时建造,宝光塔建于明万历四年(年),城区沿江西路,塔高62米,塔身双层,浮图九级呈八角形,为明代全国第二高塔,省文物保护单位。宝光塔旁现已建成一个占地约平方米的宝光公园,宝光塔和宝光公园形成“红花绿叶”效应。

3、观山。位于城西鉴江大桥旁,海拔64.5米,东临鉴江,南对南宫岭,被誉为“岭南百景”之一。观山原是西晋时期岭南道教先驱潘茂名的隐居地,相传人称“岭南道祖”的潘茂名在山顶掘井汲泉供丹灶,后于此坐石船白日飞升,故原称仙山,旧有升真观,因而得名。

4、长坡旧城。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在高州北20公里,是广东省较古老的、唯一保存较完好的古城池遗址,具有多年的历史。原为电白郡、县所在地,南朝肖梁时期(—年)置电白郡,建城于此。到成化四年()迁离。5、大唐荔乡生态旅游景区。根子镇是“中国荔枝第一镇”,以荔枝“六最”盛名中外:历史最久、面积最大、产量最高、品质最优、成熟最早、市场最广。根子荔枝品种齐全,有白糖罂、白腊、黑叶、桂味、糯米糍、妃子笑、进奉、三月红等十多个品种。

四、历史著名人物

1、冼夫人(~)俚族人,南北朝高凉郡(今高州长坡)人。六世纪南方百越女政治家和军事家。

2、潘茂名,晋永嘉(~)末处士,世居根子浮山下,即今高州之潘村,治《易》明《诗》。

3、冯盎(-)隋唐著名将领。

4、冯媛(-?)广东历史上第一个女诗人,留有《闺媛诗集》一卷名世。

5、高力士(-)唐代名宦。官拜右监门卫将军、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爵封齐国公。

6、杨颐(-)清同治四年进士,清朝重臣。著有《观稼堂诗抄》等书。生平传载《清史稿》。

7、周朝勋(-)清代书法朝元。

8、苏三娘,太平天国女将,女军军帅。其生平事迹入载《中国近现代名人大辞典》等书。

9、张锦芳(-)民国政要,原广东代省长。著有《荔园诗集》。

10、梁华盛(-)国民党高级将领,陆军中将,吉林省政府主席。

11、杨永泰(-年)民国政要。政学系首脑人物,蒋介石的首席智囊,被蒋介石称为“当代卧龙”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热点内容
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推荐文章
  • 没有推荐文章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网站地图
  • 发布优势
  • 广告合作
  • 版权申明
  • 服务条款
  • Copyright (c) @2012 - 2020



    提醒您: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